2018年1月27日,“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這是一場聚集當今中國頂尖科學家和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盛宴,共頒發了10名“2018年度科技創新人物”,3個“2018年度科技創新團隊”。菲沙基因合作伙伴--中科院上海植生所覃重軍老師榮獲2018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榮譽。
科技事件回顧
自然界幾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含有多條染色體(除了雄蟻Myrmecia pilosula只含有1條染色體之外),然而染色體的數量與生物體功能之間的關系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律,比如在哺乳動物中,人類二倍體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而印度麂二倍體細胞中則含有最低數量的染色體(雌性有6條,雄性有7條)。在單細胞真核生物中,釀酒酵母含有16條染色體(基因組大小~12Mb),而裂殖酵母只有3條染色體(~14Mb)。那么對于同一個真核細胞,含有多條染色體是否比只含有單條染色體更加有生存優勢呢?這至今仍然是個謎。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覃重軍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釀酒酵母的16條染色體通過人工改造,逐步融合為1條染色體,用以探索只含1條染色體的釀酒酵母是否能夠生存,是否能完成有性生殖。與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合作,使用PacBio三代測序組裝出了釀酒酵母基因組序列完成圖,并從三維基因組方向分析了酵母中染色體三維結構及基因互作所經歷的變化,這一重大成果于2018年8月1日以“Creating a functional single chromosome yeast”為題發表在Nature主刊。并相繼被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2018年12月17日,通過“工程化精準設計”的單條環形染色體酵母又在《Cell Research》上以“A single circular chromosome yeast”為題發表。
釀酒酵母不僅是真核模式生物,也是用于生產能源和化工用品的細胞工廠,本研究為后續關于真核生物染色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覃老師團隊創造的一系列染色體融合菌株為后續深入研究端粒和著絲粒生物學功能、減數分裂重組、核組織與功能的關系等提供了重要價值。
2018科技盛典頒獎典禮
“科技盛典——CCTV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推選活動”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聯合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主辦,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推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團隊)”。
本屆頒獎典禮以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科技創新、未來可期”主題,以我國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主線,盤點2018年度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創新發展歷程。
【來源:中國科學院 發布時間:2019/1/28 14:25:03】
2018年度科技創新人物:耿美玉、覃重軍、辛曉平、林鳴、丁洪、唐本忠、陳勇、周欣、李立浧、陳吉紅。
2018年度科技創新團隊:北斗導航衛星工程研制團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團隊、“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猴”科研團隊。